4月下旬,到了谷雨節氣,各地栽種的生姜也陸續開始出苗了。而從生姜出苗到小培土這段時間,是生姜的幼苗期,幼苗期是生姜生長中關鍵的打基礎階段,基礎打得牢,產量才能高!
生姜幼苗期長勢壯,打下好基礎,最終才能取得優質高產,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溫度、水分、光照、養分、以及病蟲害都會影響幼苗的生長,導致幼苗出現苗弱、烤苗以及缺苗斷壟的情況,嚴重影響后期的產量。因此幼苗期管理要特別注意,增勢壯苗、防蟲防病是關鍵。
幼苗期常見的問題
1. 苗黃苗弱、扎小辮
生姜幼苗期,由于養分不足或者根系發育不良,會導致地上姜苗出現苗黃苗弱的狀況。由于光照過強、澆水施肥不當或者根系受損,就會出現生姜葉片扭曲不展的狀況,這被形象的稱為“扎小辮”。扎小辮現象是生姜苗期重要的病狀之一。
2. 烤苗、蒸苗、小老苗
生姜適宜30℃以下的溫度,在生產中通常通過搭建拱棚、覆蓋棚膜的方式來提升地溫,促進生姜的出苗以及幼苗期的生長,但是如果棚室內溫度超過30℃,就容易出現烤苗、蒸苗現象,如果溫度忽高忽低、或者水肥管理不當影響了根系的發育的話,還容易造成小老苗。這些都是生姜種植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3. 斷壟缺苗
生姜屬于弱根性作物,且易遭受地下害蟲的影響導致生姜在芽期或者幼苗期死亡,從而出現缺苗斷壟,影響生姜產量。
幼苗期科學的管理方法
生姜幼苗期要想取得優勢壯苗,就必須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科學的管理方法包括水肥管理方法、設施管理方法、病蟲害管理方法等。
1. 科學的水肥管理
生姜幼苗期對于水肥管理有要訣:底水澆透、初水適時、小水勤澆。
底水澆透是保證生姜出苗前不會出現缺水跑墑的基礎,底水若是澆水不足,會造成土壤干、難出苗的現象。如果在生姜出苗前在進行澆水增墑,又會造成地溫降低,影響出苗。因此底水一定要澆透,以保證生姜出苗水量充足。
澆第一次水是在出苗達30%左右時開始,澆水過早會降低地溫,影響出苗,澆水過晚,會造成姜苗缺水生長受到抑制。澆水時使用沖施或者滴灌的方法(有條件的地區盡量做到水肥一體化),沒有澆灌條件的地區,建議使用噴藥機,對田間進行噴淋,做好生姜幼苗期生根壯苗工作。
小水勤澆是生姜幼苗期的澆水原則。這個時期生姜姜苗小、根系弱、需水量需肥量也少,大水漫灌會造成土壤含水量過大,影響根系下扎,小水勤澆最是有利于生姜幼苗期的生長。澆水時,隨水沖施促生根的養分與平衡肥,可以為生姜幼苗期提供營養,促進根系生長,達到優勢壯苗。
澆水方案:
做好生姜幼苗期水肥管理,是強壯苗勢、預防病蟲害、增產優質的基礎。
2. 科學的設施管理
生姜喜溫暖怕高溫、喜光怕強光,在生產栽培上,為了適宜生姜生長,人們往往通過使用設施的方式來營造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
① 搭設遮陽網
搭設遮陽網可以防止強光照對生姜葉片的損傷,實驗表明,架設遮陽網可以增產20-50%。使用棚膜不同,遮陽網架設時期也有差異。一般生姜種植時使用無滴膜(藍色膜)、白色膜、綠色膜這三種棚膜,其中無滴膜透光率高升溫效果最好,白色膜次之,綠色膜透光率最差有一定的遮陰效果,因此棚內溫度不同,搭設遮陽網的時間也不同
一般來說規律為:
② 打孔放風
溫度在30℃以上,姜苗就容易出現高溫烤苗、蒸苗現象。平膜栽培的生姜,需要在出苗后劃破薄膜,避免高溫燙傷姜苗;拱棚則需要打眼進行放風。
原則:打眼按照先頂端、再兩邊、先小后大、先疏后密的順序進行。
3. 科學的病蟲害管理
隨著溫度的上升,各種為害生姜的病蟲害逐漸增多,生姜幼苗期苗勢弱、生姜病蟲害往往造成嚴重損失,所以防治好生姜病蟲害,是保護生姜幼苗長大的前提。
① 地下蟲害
因為生姜是地下塊莖作物,所以極易受到地下害蟲的危害,危害生姜的地下害蟲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他們的幼蟲取食生姜嫩芽、嫩葉、莖部等部位,造成缺苗斷壟。
生姜幼苗期防治地下害蟲,一般采用灌根的方式。使用1000克/畝,灌根,可以殺滅地下害蟲。
② 地上害蟲
生姜幼苗期危害葉片、嫩頭的害蟲主要是薊馬,經常造成葉片出現灰白色斑點,心葉扭曲成“小辮狀”。薊馬能飛善跳不易殺滅,需要科學防治。
防治方案:
③ 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嚴重危害著生姜的根系,影響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造成生姜長勢弱,嚴重影響產量。還會損傷姜表皮,造成癩皮現象,導致品質下降。但是由于根結線蟲繁殖迅速,又生活在土壤中,傳統方式極難治愈,所以要在栽種前進行預防,栽種后使用藥劑灌根,這種方式來進行防治。
防治方案:
栽種前:溝施,每畝1-2袋,混合有機肥使用,施用后摟土。
苗期:沖施,每畝1-2瓶,灌根施用。
生姜種植其實并不難,重點是掌握好科學的栽種手段,生姜幼苗期,做好以上三個方面的科學管理,必能為優質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果您種植方面有什么問題,可以留言咨詢,我們有專業植保專家為您解答!
中國姜網種植技術服務熱線:18162055861(微信同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