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眼下,正是冬季蔬菜上市高峰,但菜價卻持續下跌,大白菜尤其明顯。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市場為例,大白菜批發價最近已降至0.5元/公斤,有的地區甚至降到了0.2元/公斤,為近5年同期最低點,此外,豆角、胡蘿卜等主要品種跌幅達80%。不僅北京地區如此,在鄭州、武漢、蘇州、長沙等地普遍出現類似情況。菜價為何連續下跌?價格波動又是如何影響菜農預期的?菜農又該如何抵御風險?看看專家怎么說。
對于蔬菜價格如此大面積普遍下跌的原因,批發商普遍認為,今年蔬菜大豐收、上市量大,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蔬菜價格下跌。“蔬菜供應整體上正在走向寬松。”新發地市場有關負責人預計,一直到春節前,多數蔬菜的價格可能會處于同期低點。這也意味著,菜農的收益將面臨下滑的局面。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一般來說,蔬菜消費除了節假日之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當天氣好有利于蔬菜生長的時候,蔬菜長得就快,產量就高。總體來說,今年多數時候的天氣對蔬菜生產都比較有利,而需求比較穩定,就出現季節性的相對過剩,導致價格下跌。
李國祥說:“蔬菜是多茬,這茬虧了,到消費旺季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還是有可能賺回來的。但要看到,蔬菜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機械化很難替代,勞動力成本特別高,菜農一般很難去打工,要全心全意種菜。價格太低,虧得多了,容易影響菜農預期,不愿種或者種得少了,也可能影響整個供給。”
李國祥認為,從穩定市場、穩定供給的角度來看,集約生產關系不太大,蔬菜更是這樣。“菜價波動是市場經濟中的正常現象,從國外來看,主要是穩定供給,長效對接。像美國農業生產,跟批發市場、超市的對接供應都是比較穩定的,日本、歐洲也比較類似。如果天氣比較好,生產多了也只能按照市場需求供應,多的就不采摘了。”
長遠來看,農業生產也要減人增效。生產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實現讓菜農增收。“現在整個勞動生產率提升、包括設施農業的增加持續發生,在這個背景下,價格下降是肯定的。只有人力成本下降的速度快過蔬菜價格下降的速度,達到某種平衡才能讓從業者真正增收。”
(來源:山西新聞網) 【原題目:季節性相對過剩菜價調頭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