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走進大銘鄉瓊溪村,道路兩旁、房前屋后、山坡田野里隨處都是生姜,一畦畦、一坪坪充滿生機,不少農民正忙著施肥、除草。大銘鄉地處泉州市德化縣西北部,距縣城40公里,近年來,大銘鄉依托當地適合生姜種植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生姜種植。去年全鄉有762戶農戶種植生姜2470畝,年產量5000噸。
在瓊溪村銘富生姜種植基地入口處,一塊刻著“德化縣大銘鄉瓊溪村2017年市級土地整理開發項目”的石碑,極為醒目。2018年,泉州市國土資源局不動產登記局干部派駐大銘鄉掛職,牽頭對鄉里閑置的土地進行規劃整治,這基地是其中之一,項目規模1156.24畝。而后為讓土地煥發生機,經過瓊溪村兩委成員討論,決定從毗鄰的九仙山引入山泉水。他們把當年的村集體收入拿出15萬元,從九仙山半山腰開始架設水管,引水入田,全長5.3公里。
(村民在生姜種植基地里除草)
如何讓煥發生機的土地最快見到經濟效益?大銘鄉政府把目光瞄準了傳統產業——種植生姜。今年初,鄉政府牽頭成立銘富生態種植有限公司,將這里定為種植示范基地,試種生姜100多畝,按目前的長勢,估計可收成20多萬公斤生姜。“去年生姜均價是8元,全部賣出的話,就有將近350萬元收入。”賴書記說。
在大銘鄉,不僅瓊溪村在復耕撂荒地,全鄉共有3900多畝閑置荒地連片“復活”,昔日荒地如今成了“金土地”。大銘鄉的生姜種植歷史已有千年。據介紹,大銘鄉山地多為黃黏土和松毛沙土,較為疏松肥沃,是得天獨厚的生姜種植區,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生姜。
這些年,大銘鄉黨委、政府以黨建引領發展,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成立了生姜種植合作社,推行標準化種植;每年舉辦“德化·大銘生姜文化旅游節”,強化品牌宣傳,幫助生姜走出去。不僅如此,大銘鄉還與英山淮山合作社合作,進行生姜深加工等。2019年,大銘生姜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農業農村部、省綠辦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
大銘鄉農業服務中心介紹,為減輕農業災害對種植戶造成的損失,2019年,大銘鄉啟動了生姜保險工作,為大銘鄉生姜種植大戶及18戶貧困戶購買生姜價格指數保險。該保險包括生姜價格保險、種植保險和質量(食品安全)保險,其中,價格保險按每斤3元的底價投保,賠付標準在跌幅的10%至50%之間;種植保險保費75元,遇到姜瘟等病害導致生姜減產的,每畝賠付1500元;食品安全保險則是保障生姜質量,消費者購買大銘生姜,出現食品安全等問題,可由保險公司理賠。
(來源:臺海網) 【原標題:泉州德化:“姜”產業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