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近年來,新豐生姜已成為了一塊金字招牌,繼2011年新豐生姜成功注冊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2014年注冊成立南湖區生姜技術協會后,新豐生姜又獲得了嘉興市“精品果蔬展銷會金獎”,新豐生姜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隨著新豐鎮“萬元千斤”模式的推廣、生姜種植模式的創新,農民致富途徑不斷拓寬。目前,新豐鎮家庭農場數量已經達到102家,4年來全鎮10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已轉產發展種養戶計1866戶,種養面積達到20189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37.7%。
近年來新豐家庭農場“農業+旅游”模式轉變的成效,除了這些“高顏值”農場,新豐大部分農場依然以傳統種植業為主。“風險比較小,做回農民的老本行。”不少農場負責人這樣說。民豐村全根家庭農場是去年成立的,負責人之一李忠飛曾經是村里的養殖大戶,“收入還不錯,但是太臭了,對環境不好。”去年,李忠飛與其他兩個負責人承包流轉的土地重新做回農民的老本行,“一共承包了120畝地,今年種植的20畝生姜已經賣完了。”南湖區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推動了一批家庭農場的產生。同時,注重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為農戶增強信心。新豐鎮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姚金林經常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到各村開展“萬元千斤”培訓,白天上門到村民的大棚內進行種植輔導。
傳統農業始終離不開水稻,對于水田的利用新豐人也是動了很多腦筋。“水旱輪作的模式既保證了糧食供應,又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姚金林說,經過詳細論證,他們確認了水旱輪作的好處,向當地村民推薦這一模式。那旱地種的是什么呢?自然就是新豐的特產生姜啦。竹林村的圣大家庭農場種植面積約100畝,其中有30畝種葡萄。“葡萄不用每年翻種,每條田埂中間有約1.2米的空隙,正好可以用來套種生姜。”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農場負責人朱國明今年嘗試了葡萄-生姜的套種模式,“生姜7月初上市,一共30畝地,按照平均15元/斤的價格計算,今年收入多了15萬元!”
現如今,全鎮的“萬元千斤”模式已從大棚生姜-晚稻這一個模式,發展到大棚生姜-晚稻、大棚甜瓜-晚稻、大棚地蒲-晚稻、大棚小南瓜-晚稻、大棚草莓-鮮玉米、大棚番茄-晚稻、大棚茄子-晚稻、大棚有機花菜-晚稻、藏紅花-晚稻共九大模式,每個模式的畝產值都在1.5萬元以上、畝產糧食在500公斤以上,農作制度創新,開創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來源:南湖晚報)【原題目:新豐鎮家庭農場突破100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