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有一個女兒村,位于移風店鎮西南角,屬即墨、平度、膠州三市交界,西依大沽河,東臨流浩河。相傳唐朝時一官員汛期入村訪查,男子皆去堤壩防汛,村中只見婦孺孩童,官員遂稱此村為女兒村。女兒村由此得名,稱呼至今。
大姜,正月播種,霜降收獲,生長期9個多月。女兒村水源足、沙壤土,非常適合種植瓜果蔬菜。全村400戶,家家種姜;1200畝土地,每年至少種植700畝大姜,剩余土地種植其他瓜果蔬菜,是名副其實的種姜專業村。8月9日,我們去女兒村探訪,和黨支部書記李成秋掰著手指頭給我們算賬。一畝地產量在8000斤到12000斤之間,平均產量10000斤,種一畝姜成本最低需要5000塊錢,扣除成本就算姜農的純收入了。
收姜時,流行“估地”方式。買家、姜農相約地頭,目測長勢預估產量,根據市場行情,給姜農報價,雙方商定后當即付錢,買方雇人挖姜運走。買家常年活躍姜市,早就煉就了一雙“姜眼”,一畝地能收獲多少斤姜,打眼一看,八九不離十。有些姜農大咧咧,眼光反而不如買家犀利,常被買家大賺一筆。“種姜,就是玩心跳,價格過山車。賺錢年份多,價格低迷時也有,‘姜你軍’、‘蒜你狠’的俚語,就是這么來的。”李成秋告訴我們,如果遇到行情低迷,村民就把姜窖藏起來,等價格高了再出手。
女兒村400戶人家,地下至少有400個姜窖,有的一戶有三四個姜窖,一個地窖能盛10000斤姜。姜,是個寶貝。《本草綱目》記載,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毒、去冷氣、益脾胃、散風寒。大姜專業村,不能總是賣鮮姜,得琢磨點深加工的事。鎮黨委政府領導多次調研摸底,扶持姜農成立了青島春華秋實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出姜糖、姜粉兩種產品,注冊了“女兒村牌”商標,延伸產業鏈,提高姜農收益。一塊姜,全村人“吃”了30多年,現在增加了新的“吃法”,相信女兒村大姜生產的路子,以后會愈加寬廣。
(來源:青網)【原題目:農產品告別“洗剪吹”的粗加工?即墨女兒村打造生姜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