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從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農業開始對外開放,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農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農產品進口快速增長,并在2004年進口規模超過出口規模。伴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中國農業對外開放也邁上新的臺階。在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的框架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專家認為,進一步開放,將促進中國農業結構調整優化,推動農業“走出去”,同時,擴大進口將豐富國內農產品消費市場,廣闊的中國市場將利好全球。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接近2014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9%,其中,進口1258.6億美元。今年前3月,農產品進口進一步擴大,進口額320.3億美元,增長超過10%。當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糧食進口大國,中國農產品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東盟、歐盟和澳大利亞,“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農產品進口也增長較快。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李國祥向記者表示,近年來,世界農產品總體供給過剩,價格低迷,中國農業擴大開放為全球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緩解了農產品過剩的矛盾。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中國在宣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宣布將召開中國國家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向外商敞開懷抱的盛會吸引了各方關注。據了解,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招展過程中,眾多國外食品和農產品企業的參展意愿最為突出,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展位成為外商們的“搶手貨”。
除了利好世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也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院長姚東旭表示,農產品貿易逆差幅度較大首先是中國自身的稟賦條件,中國人均耕地和水資源都比較匱乏,特別是種植業的條件并不好,不具備比較優勢。此外,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不高,農業集約化程度較低,國際競爭力差。原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業對外開放有利于中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來豐富國內的農產品供給,緩解資源的承載壓力。此外,專家指出,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升,優質的國外農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民眾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李國祥指出,農產品進口規模快速擴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農產品帶來沖擊,但中國并沒有將農業對外開放的大門關起來。“適度進口農產品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有助于倒逼國內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綠色農業和優質農業。”
近年來,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大,中國的農業發展也開始進一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政策市”徹底退出倒逼中國農業開始主動調整農業結構,走向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的道路。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僅為60%多,到如今已經達到97%左右。在“引進來”的同時,對外開放還推動中國農業“走出去”。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中國對國外農林牧漁業投資總額達到171億美元。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也有較快增長。
姚東旭表示,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對外開放,同時也要努力應對對外開放的挑戰。他建議,應著重強調促進農業自身效率的提升,從戰略的高度推進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同時擴大國際經濟合作。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題目:中國農業對外開放再上新臺階 多重利好引世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