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近些年各地政府在搞扶貧項目,其中農產品扶貧成了各地偏愛的項目,但是農產品滯銷也成了傷農的主要類型。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市場的需求量預期估計不足、農民盲目發展產業是主要因素。盲目種植有可能造成供大于求。比如前一年市場價格賣得高、賣得好的農產品,第二年就有農民“一哄而上”,“跟風”大量種植,然后價格下跌,最終造成菜賤傷農。
其實,我國農產品的滯銷除了難以預測的天氣因素影響以外,更多原因是產銷脫節。由于獲取市場信息不暢通或者市場行情預判能力不高,農民容易受當前價格影響盲目種植,造成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我國農業生產、加工、儲藏、物流和消費的全產業鏈條不健全、產銷不對稱,農民種植品種陳舊、低端,無法滿足市場品質需求和經營理念模式落后等等,都導致農產品“賣難”情況出現。
要從根本上解決部分農產品供需失衡、價格大起大落的問題,還得依靠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快改變大而不強、低端同質競爭的現狀。就拿眼下山東土豆滯銷來說,除了今年產量豐收以外,主要還因近百年未變的傳統種植模式帶來的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也就是說,作為一般農產品,如果不能在‘特’字上做文章,很容易受市場沖擊。所以一定要加快推進小農生產融入現代農業,可以通過按區域種植、規模化生產、訂單銷售,建立大宗農產品的穩定銷售渠道;通過龍頭帶動建立基地,建立和農民的利益鏈接機制,形成農業產業聯合體。
農戶在種植上,首先要選擇優良品種。在種植和管理上,一定要進行改革,科學有機種植,精細專業管理;在銷售上,一是要提早錯峰上市,盡量種植早熟優質品種,避免同期上市。二是多模式銷售。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線上銷售和宣傳,擴大市場銷售渠道。三是種植大戶要彼此聯合。進行訂單種植、發展產地精深加工、擴大初加工,參與全產業鏈來提升效益。此外,政府部門也要加強產業監測和信息發布,全國產區數據要做好對接,做好預警預報,適當調控規模和價格,規避集中上市風險。各地也要積極推廣農產品價格保險機制,以減輕種植戶的經濟損失。
當前,“鄉村振興”成為熱詞。在農產品出現相對過剩的背景下,農業生產迫切需要轉方式、調結構。農業,也需要改革。面對農產品屢屢出現滯銷,農戶還是要積極應對。未來農業必須進行調整結構、推廣新技術、品牌化等改革,而要想破解農產品滯銷這一大難題,各方也必須形成“合力”。建議各有關部門通過采取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倉儲冷鏈設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品牌建設、暢通營銷渠道等措施,讓農產品不僅產得出、產得好,還能賣得出去、賣上好價錢。
(來源:央廣網)【原題目:“扶貧土豆”變成“愁人土豆”,如何才能跳出這個“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