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www.verytop.cn)訊 作為“三西”扶貧的發源地,定西從1996年起步實施“洋芋工程”以來,已經走過了22個春秋。近年來,定西市著力打造“中國薯都”推動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作為“中國薯都”核心區,安定區通過農業園區創建,在馬鈴薯產業發展進程中,堅持全產業鏈模式布局產業園,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讓安定馬鈴薯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安定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縣級馬鈴薯種植、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也是全國農民人均馬鈴薯產業收入最多的縣(區)之一,馬鈴薯產業已成為全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戰略性主導產業。
“馬鈴薯品質的好壞,產量的高低,關鍵因素在種薯。”安定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始終把良種看作是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命線”,西川農業園區創建之初,就圍繞種薯繁育推廣早謀劃,早布局,大力推動種薯企業發展。從2016年開始,園區企業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定區實施“一分種子田”工程,每年向500戶貧困戶免費投放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400粒,使貧困戶通過種植馬鈴薯畝均收入達到了1500元。
在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規模較大的馬鈴薯種薯企業有16家,它們組團打造安定種薯地域品牌,致力于馬鈴薯種薯繁育推廣體系建設,這些企業在全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道路上,以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帶動著薯農增收,正從安定區走向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園區承擔的“專用型馬鈴薯脫毒種薯快繁中心建設”項目,已建成組培室、病毒檢測和品質分析測試實驗樓、自然光照培養室和霧培生產線,以及相應的高效節能溫室,自然通風貯藏窖等配套設施,建成1000畝防蟲網棚原種生產基地和5000畝一級種薯擴繁基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安定區已基本實現了優良種薯全覆蓋,同時實現了大規模機械化操作,馬鈴薯產量大幅提升,產業扶貧成效明顯。2017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01萬畝,年產130多萬噸,馬鈴薯產業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1638元,占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
每到馬鈴薯上市季節,在位于安定區巉口鎮的馬鈴薯精深加工區,前來收購馬鈴薯的各類車輛都會排起長隊,園區內的企業則開足馬力生產,一派忙碌景象。2008年以來,安定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100萬畝,年產量130萬噸以上。近年來,安定區按照立足農業辦工業,依托資源上項目的思路,積極培育壯大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變性淀粉、休閑食品為主的加工體系,建成了以精深加工和新產品研發為主的馬鈴薯系列產品加工園區,在巉口鎮以南規劃建成了馬鈴薯精深加工區,有力地推動了馬鈴薯產業向全產業鏈、循環化發展。
如今,愛蘭公司建立了較為健全的馬鈴薯良種繁育推廣體系,累計推廣馬鈴薯一級種面積200萬畝,增產馬鈴薯1350萬噸以上,帶動農戶1500戶,新增純收入1350億元。基地每年安置下崗職工和農民工560人以上,支付工資960萬元以上,年培訓農民3800人次以上,有效輻射帶動了更多農戶參與到馬鈴薯產業化經營中而持續增收,有力地推動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
其實,在園區的大力推動下,像藍天公司和愛蘭公司這樣,由企業流轉土地建立種植、擴繁基地,吸納貧困戶打工就業的模式,如今已在安定區遍地開花。
(來源:農民日報)【原題目:甘肅定西市:一顆馬鈴薯 一條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