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姜網(
verytop.cn)訊 生姜最常見的病害是姜腐爛病,主要的傳染途徑之一是土壤帶菌。所以,生姜的輪作換茬是關鍵的栽培技術之一。生姜不耐高溫強光,在花蔭狀態下生長良好,這為生姜與其他作物間作套種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一)輪作與茬口安排
合理輪作能充分利用和培養地力,減少病害,提高單產。種植生姜,最好選用新茬地,前茬作物以蔥、蒜和豆茬為最好。其次是花生和胡蘿卜茬。凡種過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并發生過青枯病的地塊,以及連作并已發病的地塊,均不宜種植生姜。北方各姜區主要有以下幾種輪作方式:
1、生姜、大蒜、玉米、小麥輪作
第一年立夏前后,在小麥田里套種生姜,秋季收獲生姜以后種大蒜。第二年春季在大蒜地里套種玉米,秋季玉米收獲以后種小麥。第三年春人冉在小麥地里套種生姜。
2、玉米、大蒜、生姜輪作
第一年春季種玉米,秋季玉米收獲以后種大蒜。第二年立夏前后在大蒜行間套種生姜,生姜收后冬季休閑。第三年春季再種玉米。
3、生美、菠菜、甘薯輪作
第一年春季種生姜,生姜收后種越冬菠菜。第二年春季菠菜收后種甘薯。甘薯收后冬季休閑。第三年春季再種生姜。
4生姜、菠菜、玉米、大蒜、白菜(或蘿卜)輪作
第一年春季種生姜,生姜收后種越冬菠菜。第二年春季菠菜收后種玉米,秋季玉米收后種大蒜。第三年芒種前后收大蒜。秋季種植大白菜或蘿卜。收后冬季休閑。第四年春季再種生姜。
5、生姜、青蒜輪作
第一年春季種生姜,收獲后地膜覆蓋種大蒜。第二年5月上中旬收獲青蒜后再種生姜。
6.生姜、大棚黃瓜輪作
第一年秋季在冬暖型大棚內種黃瓜。
第二年5月,黃瓜拉秧以后將塑料薄膜揭去種生姜。10月生姜收獲后再蓋上薄膜種黃瓜。根據南方各地姜農的經驗,栽培生姜,最好實行3-5年輪作。其輪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生姜--油菜--水稻--蘿卜--蠶豆;
第二,生姜--小麥--水稻--綠肥;
第三,生姜--大麥--辣椒--油菜--水稻--蘿卜;
第四,生姜--綠肥--水稻--蠶豆;
第五,生姜--綠肥--黃豆--水稻--蘿卜;
第六,生姜--花生(或棉花)--甘蔗。
在上述輪作制度中,以生姜和油菜輪作效果最好,因油菜對土壤養分消耗利用較少,其落葉殘留在土中,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因此,種過油菜的土壤比較肥沃。栽培生姜,則生長良好,產量較高。
(二)間作套種方式與栽培技術要點
1、小麥田套種生自
麥姜套種是山東省萊蕪市、膝州市等各主要姜區普遍采用的一種栽培方式。這種方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收到姜麥雙豐收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首先選好小麥品種。由于小麥收獲以后需要留下麥秸做影障,故應選擇秸稈粗硬,抗倒伏,豐產性好,株高80-85厘米,適于晚播早熟的弱冬性品種為宜。其次,要適期播種。即于9月底或10月初播種小麥。小麥畦寬1.5-1.65米,每畦播3行,行距50-55厘米。播種量為每畝4-6千克。第二年5月上旬,在小麥行間套種生姜。密度為每畝6600-8300株。6月上旬,小麥成熟時,只收獲麥穗,留下麥秸作影障為生姜遮蔭。10月中下旬,初霜到來之前收獲生姜套種生姜與單作生姜的播種方法不同,為操作方便,多用干播法。即于生姜播種前,先在小麥行間開15厘米深的溝,并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廄肥3500-4000千克或餅肥50-75千克,碳酸氫銨10-15千克,摟平溝底后按16-20厘米株距排放姜種。覆土4-5厘米厚,然后澆透水。生姜播種后20-25天即可出苗。從生姜播種到小麥收獲,二者共生期為30-35天;從生姜出苗到小麥收獲,兩種作物共生期為15天左右。在套種生姜時,雖然開姜溝會對小麥根系造成輕微損傷,但由于姜溝內施入大量的農家肥和速效氮肥,為小麥后期生長補充了養分和水分。小麥收獲時,姜苗很小,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很少,因而在水肥供應上無明顯的矛盾。芒種前后收獲麥穗,留下65-70厘米高的麥秸為生姜遮蔭,節省了遮蔭材料和插草用工。通常夏季雨水較多,立秋前后大部分麥秸已腐爛在田中。這時,可結合追肥、澆水和培土將已腐爛的麥秸埋入土中,以增加有機肥料。實行麥田套種生姜,一般畝產小麥250-300千克,畝產生姜1750-2000干克。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套種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生長季節和地力,也充分發揮了兩種作物的互利關系,省工省力,經濟效益良好。
2、大蒜田套種生姜
山東省部分姜區有大蒜田套種生姜的習慣。方法如下:9月下旬播種大蒜,第二年5月上旬,在大蒜行間套種生姜,5月中下旬收獲蒜苔,6月上中旬收獲大蒜。大蒜收獲以前以其植株為生姜遮蔭,大蒜收獲以后,需要重插姜草。蒜姜套種有以下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大蒜畦寬1.5米,每畦播3行,行距50厘米,株距7-8厘米。在大蒜的行間套種生姜。生姜行距50厘米,株距16-18厘米。
另一種方式是大蒜畦寬1.2米,每畦播4行大蒜,分大小行播種,大行行距40厘米,小行行距20厘米,株距7-8厘米。在大蒜大行的行間套種生姜,生姜行距60厘米,株距14-18厘米大蒜播種后管理方法伺單作大蒜。第二年春季在套種生姜以前,先清除大蒜田里的雜草,然后,在大蒜行間及畦埂處開姜溝,并施足基肥, 于5月上旬用干播法播種生姜。5月中下旬開始收獲蒜墓時,部分生姜已出苗。因此,在田間操作時應特別注意,以免損傷姜芽。6月上中旬收獲蒜頭以后,應隨即在姜溝南側(東西向溝)或西側(南北向溝)插草遮蔭。
從生姜播種至大蒜收獲二者共生期為30-35天,從生姜出苗至大蒜收獲共生期只有10-15天。在兩種作物共生期間,大蒜可為生姜遮蔭,同時,大蒜正處于旺盛生長期,需要大量肥水,而套種生姜時施入大量肥料,并澆足了底水,為大蒜后期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肥水條件,促進了大蒜產品器官的形成。實行第一種套種方式一般畝產鮮蒜750千克,畝產生姜1750-2000千克;實行第二種套種方式一般畝產鮮蒜1000-1250千克,畝產生姜1250-1500千克。無論哪一種套種方式都比單作經濟效益高,是群眾樂于接受的栽培方式。
3、小拱棚韭菜套種生賽近幾年來,保護地蔬菜發展迅速,各種類型的保護地栽培面積日益擴大。1992年筆者進行保護地韭菜田中套種生姜試驗,效果良好,做法如下:
4月上中旬直播韭菜,韭菜畦寬1.2米,每畦播4-5行,每畦間隔1.8米。5月上旬在韭菜畦間開姜溝種3行生姜,溝距50厘米,施足基肥,澆足底水,然后將種姜按16-18厘米的株距排放在溝中,最后覆土4-5厘米厚。生姜播種后1周內插好姜草,以后的管理同單作。10月下旬,生姜收獲以后,在韭菜畦的北面壘50-80厘米高的土墻,將韭菜畦建成單斜面小拱棚。11月上旬覆蓋塑料膜,到寒冷季節夜間加草苫。韭菜于12月至第二年5月收獲,5月份拆除北墻,再在畦間種生姜。從生姜播種至收獲,雖與韭菜共生期較長,但由于韭菜在生姜生長期間不收獲或收獲次數很少,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較少,而在生姜整個生長過程中施肥澆水量充足,為韭菜冬季生長打好了基礎。實行韭菜套種生姜,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經濟效益。一般韭菜畝產1000-1250千克,生姜畝產1000-1500千克。
4、果樹與生姜間作
幼齡果樹及進入初果期的果樹,樹干較矮,株行間空隙地面較大,通風透光條件較好。利用生姜耐蔭這一特性,在幼齡果園(包括山植、蘋果和桃樹等)中間作生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果樹間作生姜的主要方式是帶狀間作,即首先留出樹盤,給果樹生長發育以足夠的營養面積,一般與樹冠大小大致相等即可。樹盤面積隨樹冠和根系的擴展而增加,1-3年生果樹,樹盤直徑為1.5-2米,3-5年生果樹,樹盤直徑為2.5-3米。在果樹行間間作生姜的行數,通常1-3年生幼樹,可根據樹體的大小間作5-7行,3-5年生果樹可間作4-6行冬季,在果樹行間深翻土地,第二年春季將土地整細整平。于生姜播種前,按行距50厘米開溝,施入足量的基肥,澆足底水,將姜種排放溝內,株距14-16厘米,然后覆土4-5厘米厚。播種后1周內趁土壤松軟時插姜草遮蔭。其他管理措施,與一般生姜生產相同。由于生姜種植在果樹樹盤以外的行間,所以在整地和開溝播種時,一般不會損傷果樹的根系,而且由于間作生姜,還可起到保護果樹根系的作用。尤其是沙地果園,夏季高溫干旱,土溫變化大,往往影響果樹根系的正常活動。間作生姜以后,由于生姜的覆蓋作用。可減輕土溫高和干旱對果樹根系的不良影響。果樹為深垠性作物,主要利用土壤下層的養分,而生姜為淺根性作物,主要利用耕作層30厘米以內的土壤養分。因此,二者在養分利用上無明顯矛盾。同時,生姜為需肥、水量大的作物,其充足的肥水不僅可保證生姜的正常生長,而且能相對提高果園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果樹的生長和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