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高山,越過平原,中姜網生姜測產小組萬里遠行,今天是南方測產的第二天,朝陽初起天色大好,測產小組伴隨著晨光,繼續上路。在結束了安徽、河南兩地的測產工作后,今天我們一路南行來到了湖北隨州市,在廣水吳店鎮生姜種植基地進小黃姜的測產工作。
測產小組還沒到的時候,廣水基地的負責人黃先生和基地姜農就早早等在路邊。黃先生是中姜網的老朋友,也是當地小黃姜種植的帶頭人,從事生姜種植多年,2018年結識了中姜網之后,黃先生越干越有激情,越干越有底氣。
在結識中姜網之前,當地也是在種植小黃姜,但是種植理念傳統,種植技術相對落后,而且越種產量越低,土壤退化嚴重。正是看到這種傳統種植的弊端,黃先生主動去學習先進的種植理念,引進科學的種植技術,來打破這種傳統種植的困境。
正是這個時期,中姜網在通過對全國各個生姜產區的分析調查之后發現,消費市場對于優質生姜的需求很大,但是姜農對于如何種出高品質優質生姜的技術有十分的欠缺,于是決定加大對生態生姜種植技術的推廣,解決這個供需矛盾,服務生姜產業發展。
英雄惜英雄,黃先生帶著需求找到中姜網王總的時候,兩人很是投緣,相識恨晚,于是廣水生態生姜種植基地營運而生。經過這幾年的發展,
不僅基地自身高品質生姜產量節節攀升,也帶動了當地一大批姜農從事生態生姜種植行業。
今天選取了三位李老師的地塊進行測產,這三位李老師都是生姜種植老手,聽說中姜網來測產也都踴躍報名,想比較一下,今年到底誰種的最好。
首先第一位李老師,他的姜苗看著就長勢不錯,所以李老師滿懷信心,經過選點、挖姜、青泥、稱重,最后得出結果,去泥15%,凈姜畝產6600斤。
第二位李老師不服氣,拉著測產小組來到自己的田里,選點之后自己親自動手,同測產人員一起,挖姜、去泥,最后稱重,最后得出結果,去泥15%,畝產凈姜6900斤。
第三位李老師,不善言辭,但是看著高昂的氣勢,卻著實不弱于人。經過測產,第三位李老師的生姜,畝產凈姜7300斤,成為今天的“姜王”!
通過同基地姜農交流了解,今年的生姜產量雖不少,但是卻并不很滿意,因為若不是天氣原因,產量會更高。這主要是由于前期出現了連續的水澇,以及中期出現的長時間干旱,這兩大因素嚴重影響了生姜的生長。
在氣候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能取得這個產量,基地姜農心里也是頗為欣慰。因為一些沒有按照科學種植方法進行管理,高溫干旱的時期沒有使用遮陽網進行葉片保護的地塊,今年生長長勢很差,估計也就是一兩千斤的產量。
一位基地姜農氣勢豪邁的講:“咱們使用了中姜網的高產種植方法,若非今年天氣不好,生姜產量要上9000斤!”
小黃姜產量要上9000斤!這句話現在說來沒有什么人質疑,但是在2018年,卻沒人會信。中姜網剛來到廣水的時候,說按照中姜網的種植方案來,小黃姜保守8000斤,這句話說出來,被當地老姜農嘲笑說來了一群吹牛皮的假專家。
因為聽當地老人說,當地種植小黃姜以來,就從沒有超過6000斤的產量,你一上來就說8000斤,不是讓人笑話嗎?
結果用事實說話,經過中姜網種植專家的培訓,采用了科學的生姜種植方法,當年生姜就歷史性的超過了8000斤。一句當時被當做吹牛皮的“大話”,真正實現了!
看著這些樸實卻豪邁的姜農,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咱們中國農民純真樸實、樂觀開朗的性格。他們樸實勤勞、不怕辛苦,若有人能真真正正為他們著想,把科學技術、優質產品帶給他們,帶領他們走上致富的道路,他們真是打心眼里信服你!
結束了測產,測產小組收整行裝,繼續奔行。天邊被夕陽映紅的云霞,像是一展鮮艷的紅旗為我們送行,這一刻我對前路滿懷憧憬,前路還有很多渴望科學種植技術的姜農在等候,而中姜網就像是一盞燈火,把興農富農的火炬點亮,照耀四方!
星火燎原,科技興農,就是今天我最想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