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領略大好河山,品味人間百態,這應該是對行者來說最浪漫的事了,而我就有幸成為浪漫行者的其中之一。
今天是中姜網測產小組生姜測產南方行的第三天,我們從山東出發,一路經河南、越湖北,到了現在所在地——湖南資興市。
資興因唐代舊縣位于紫興江畔而得名,是郴商的發源地之一。資興位于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在羅霄山西麓、茶永盆地南端,為湘、粵、贛三省交匯處。這里有清澈的東江湖,有生活在湖中肉質滑嫩的東江魚、有被稱為上品的“糯米楊梅”,有色澤綠潤靈雅的狗腦貢茶。地靈才能人杰,我們今天就見到了胡先生、李老師等生姜種植方面的人杰。
今天的目的地是藏在大山深處的八面山瑤族鄉,車輛在崎嶇的盤山公路行駛了1個多小時,我們終于來到松柏森森、竹林掩映的瑤族鄉。迎面向我們走來的是中姜網的老朋友——李老師。
中姜網測產小組的到來讓李老師十分開心,因為今年李老師的生姜種植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今年當地生姜種植遭受了幾次重大天氣影響,前期生姜剛出苗,出現了倒春寒,中期由于長時間的高溫干旱,又影響了生姜的生長,在如此困境下,李老師按照中姜網植保老師的建議,加強了中后期生姜的水肥管理和病害防治,讓本來被嚴重影響的生姜在生長中后期,又快速恢復過來。我們今天的生姜測產就從李老師的姜田開始了。
李老師的姜田在大山之間,生姜種植也是因勢就行,所以為了減少誤差,我們隨機選取了五個點,進行取樣。經過挖姜、去泥、稱重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終得出了喜人的數據。李老師的姜田在今年氣候異常反常的情況下,通過前期底肥的使用改良土壤,以及后期水肥管理的加強,依然得到了畝產凈姜6250斤的好成績!
李老師說,前期姜苗受到氣候影響,長勢不良,本來想著今年產量會很低,但是在中姜網的建議下,調整施肥方案,加強水肥管理,終于在后期又把產量追了回來。
中姜網王總也提醒大家,今年生姜種植面積減少,受到氣候影響產量也出現減產,在這個“雙減”的背景下,能保住生姜,就是勝利!生姜前期生長不佳沒有關系,只要我們調整施肥方案,加強后期水肥管理,依然能取得很好的產量。
結束了李老師姜地的生姜測產,第二站我們就來到了胡先生的地塊。胡先生眼光獨特、市場嗅覺敏銳,在年初生姜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依然決定擴種,并且接受中姜網植保老師的建議,采用中姜網提供的生態生姜種植技術來進行管理,以期在產量和質量上去的更大的突破。
而測產的結果也不負眾望,胡先生的生姜產量突破性的達到了畝產凈姜9387斤的好成績。在今年氣候如此異常的情況下,能取得如此產量,也創造了當地小黃姜種植的新紀錄。
看到如此數據,一向自信的胡先生更顯從容,他語速不快卻極富感染力的說:“想要種好生姜,還是要科學管理。我跟隨師父學習種姜也有幾年,年初聽中姜網的植保老師說采用中姜網生態生姜種植技術種植,生姜產量會有明顯提升這話,一開始是半信半疑的,所以今年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落地了部分種植方案。但是結果很明顯,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種植生姜還是要靠科學,不服不行!”
今年由于氣候原因,生姜生長受到明顯影響,特別是持續近兩個月的高溫干旱,讓生姜受災嚴重,未使用遮陽網的姜苗,日灼現象十分明顯,姜葉發黃干枯甚至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多數此類姜田畝產也就是2000-3000斤。而聽取中姜網建議的胡先生的姜苗,就明顯未受日灼影響,長勢健壯,所以才能有這樣的高產。
胡先生說道:“明年繼續落地中姜網生態生姜種植方案,加強細節管理,爭取再創佳績!”
純真樸實的李老師,激情自信胡先生,他們種植生姜的經歷,越發讓我感覺到勤勞中國人的傳承和創新,我們傳承自祖輩的種植技術,在傳承中不斷創新,不斷攀升新的高度,今天的頂點又是以后的起點。這不僅僅是農業種植技術發展的體現,其中也蘊藏著我們中華文化的發展規律,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