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姜網團隊委托研究人員一行翻山越嶺、長途遠行安徽、湖北等部分生姜產區,進行生姜產銷調研,并親臨種植一線,深入生產實際,了解姜農所需,幫扶當地百姓生姜增產提質。
于12月25日,天氣陰雨霧蒙,我們一行來到安徽六安市金寨縣吳家店鎮,該鎮位于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河谷相間的丘陵地,四處低山綿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春秋短,冬夏時間較長,姜田多分布在緩坡崗地,種地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生產模式。。
(遠處陰雨霧蒙中的大別山)
受以上地理因素的影響,就該地小黃姜種植情況,其單產量相比山東產區相差甚遠,只有畝產1000斤左右的量,姜農收益微薄,有的甚至成本難保,造就姜農種植積極性萎靡不振,導致姜農難以形成大規模種植。
老舒是當地一個半商半農有科技意識的種姜戶,自己承包土地種姜。我們跋山涉水、冒雨驅車行走在山路十八彎的途中,熱情的老舒時不時的電話指引我們路線。經過個吧小時的交流,老舒言語間每時每刻都是在不斷重復著:“我們這里太缺乏生姜種植科學技術”我們這里并不是受區域地勢的影響,最主要是管理技術卡住高產和質量的脖子,一直畝產難以上量,一直制約我們種植的積極性,你們的到來,我的心頭之惑總算看到了希望。植保專家韓老師淺入深出地耐心詳細講解了,關于生姜種植各環節管理要點,從選種到催芽,再到培土和施肥等系列技術。最后老舒說:“我們這里有銷售的區位優勢,不愁賣不掉,就愁沒技術沒產量也抓不住質量。”
(姜網植保專家與姜農老舒夫婦講解儲藏中遇到的問題)
談話間當時雖然是陰雨濕冷天氣,聽了韓老師一番生姜種植技術講解,通過老舒魚尾紋綻開的笑意表情,不難看出此時此景的老舒心里是暖洋洋的,好像為來年種好姜找到了靠山。
之后,我們轉頭西行至湖北廣水市吳店鎮泉口村和樓子灣村,本地位于大別山脈西,低山丘崗起伏,小塊間歇性河谷平原。當地以土地為生的農民,種植水稻是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氣候原因,在本地水稻一年只能種一季。
(姜網韓老師在湖北廣水灣子村講解生姜種植技術)
經常走出大山的老黃和老馮看到種植水稻收入難以再提高,就想到了發展小黃姜種植來供應周邊市場,老黃給我們算了自己的一筆賬:“我今年種了6畝小黃姜,畝產5000斤左右,按目前市場價3塊左右,我6畝的生姜收入能頂100畝地的水稻收成。”說話之余老黃不但不停的晃著6字型手勢,而且表情眉飛色舞。
(姜網韓老師在湖北廣水市吳家店鎮講生姜管理技術)
這次中國姜網植保團隊送科技到湖北廣水,不僅受到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而且還得到當地村鎮和市農口,包村有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我們繼續向湖北省中部行進,中午九點左右,我們來到明朝嘉靖帝出生地鐘祥市,雖然此處東西低山環抱,但這里地勢較為平展。
到了目的地洋梓鎮龔集村,彭老師以及她合作社的同事就像親人似的接待了我們,熱情村民忙前忙后地幫我從從車上搬技術講座設備及投影器材。交流中彭老師說:“本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雨熱同期,無霜期較長,適宜生姜種植”。然后開誠布公的強調:“本著自己富不算富的覺悟和理念,還想帶著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富,才是真的富的思路,帶頭為家鄉鋪開一條幸福路”!
(湖北鐘祥市洋梓鎮龔集村,鎮村干群一起學習生姜植保技術)
市鎮各級扶貧包村干部百忙之中也來到現場指導工作,村領導特制紅布黃字的長條幅,正楷大字“龔集村生姜種植技術培訓班”彰顯著各級領導的重視,以及全村上下的期待!促使著姜網植保專家團隊講解更加認真,更加透徹,更加通俗易懂。最后熱烈歡迎掌聲把講座推向高潮!
(植保專家韓老師正在講解種科學姜技術)
每到一個地方姜網植保專家,首先室內進行講座交流,答疑解惑,然后冒嚴寒下田間親臨一線察看地質壤情,根據土壤狀況,因地制宜地給出村民指導性,合理性建議。
(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因地制宜指導姜農)
臨近這次南方姜區送技術結束的時候,姜網植保專家團隊帶隊王總,面對當地渴望技術的姜農再三地說著“只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只要種姜的地方有需要技術,我們就盡力的提供所能,始終圍繞讓天下農耕者無憂的宗旨而服務,讓我們姜農用好肥,產好姜、賣好價”。
|